此举将会增加Myriad Genetics公司的竞争压力。
2011年,成都所新车间开始生产疫苗。2006年,成都所所长王丽峰开始进行乙脑的研发,她有远见,改造了车间,加大投资,同时改造了污水处理
中国疫苗走向世界还缺什么? 2014-05-22 09:01 · alicy 2013年,中国第一支乙脑减毒活疫苗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认证,走向世界。据记者了解,国药集团正在积极争取5—10年内再有2—3个疫苗产品通过WHO预认证,目前国内至少有三四家企业的疫苗产品已经准备申请走出国门。中国制造的疫苗该怎么走向世界?乙脑减毒活疫苗的成功能为中国的疫苗企业提供什么借鉴?日前,中国乙脑疫苗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案例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世界卫生组织、盖茨基金会、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对该案例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中国疫苗走向世界的过程,并认为中国制造的该乙脑疫苗成为中国疫苗走向世界的成功样板。2013年世卫现场检查通过预认证。王丽峰不久调任为中生集团总经理,成都所副所长吴永林接任成都所总经理,在他的主持下,乙脑疫苗出口仍然是成都所的重点工作,后来,吴永林调任为中生公司副总经理,葛永红任成都所总经理,乙脑疫苗就是在葛永红的支持下完成了出口工作。
2006年,成都所所长王丽峰开始进行乙脑的研发,她有远见,改造了车间,加大投资,同时改造了污水处理。产量跃居全球第一长期以来,中国疫苗工业被认为相对落后,仅能供应国际市场,然而事实上,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中国疫苗的质量优良,已经有能力走向全球。另一方面,行规空白带来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记者了解到,如今在中国各大涉及基因测序的公司中,生殖与遗传健康都被视为一项重要业务。技术的发展会使测序的价格不断下降。该项目研发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于军就曾向媒体坦言:由于中国的基础工业发展水平仍不足,国产测序仪的关键部件仍需要进口,比如测序仪所用的CCD相机和微流控等关键部件,在中国仍然生产不出来。在已知与疾病相关的基因中,有10%-19%并未得到充分测序,这可能使医生们遗漏这些基因中的有害突变。
对那些已经开展的基因检测项目,则应立即停止。到2007年7月,价格迅速降到1千万美元。
本土企业逆袭:分割国内市场记者获悉,Illumina旗下主打的大型测序机器HiSeq X Ten在中国的购买者名单中,包括知名新药研发公司无锡药明康德,基因组学解决方案提供方北京诺禾致源等企业。这一领域主要是通过对新生儿在出生前遗传病的诊断,来帮助改善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其中推广量最大的就是唐氏综合症无创产前筛查。有基因检测企业的内部人士向记者直言,除特殊遗传疾病的产前筛查外,目前基因测序在其他疾病预测领域的临床运用及推广情况并不理想。由于目前国内基因检测项目暂时还未被纳入临床检测范畴,因而还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和检测流程标准。
基因组学就是设法去了解基因组的结构、功能、进化的过程和图谱本身,Illumina全球首席执行官Jay Flatley向记者表示,我们的客户群体分布在不同行业,除传统的医药研发,在农业种苗测序、传染病控制及临床研究等方面也有涉及。20世纪末,生命科学发达的不少欧美国家纷纷看到基因测序的巨大市场前景和临床科学意义。通过对唐氏等染色体异常疾病情况的无创检查,医务人员可有效减少唐氏新生儿的发生比率。2001年,测序一个人类基因组的成本高达1亿美元。
就在今年3月,权威学术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就基因测序最新的临床研究,掷出了实际应用中的四大疑问,让外界对于基因检测是否存在泡沫产生了反思。但有别于海外基因检测配备专门学历背景的基因分析师,国内的基因测序从检测到分析乃至定价,各个环节都暂无明确的行业监管标准。
在与三大设备提供商的合作中,国内企业渴望自主生产的意愿也愈发强烈。同时,受限于技术水平的问题,在通过测序获悉疾病发病概率后,相当一部分疾病还是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进行预防,尤以恶性肿瘤最为明显。
通过自主研发手段希望完成自主生产的道路还很漫长,尤其是核心零部件。不过据记者了解,相关部门针对基因测序行业乱象而设立准入规范的工作已在开展之中。各地检测公司也纷纷闻声而动。基因测序成为继基因靶向药物治疗后,生物产业最受关注的话题。通知要求在相关的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出台以前,任何医疗机构不得开展基因测序临床应用。基因测序要在中国快速、精准地复制出在美国的成功模式,似还需要破解几大难题。
几乎只有大型的测序中心才会有购买需求,而平均每年每人18000元的检测成本也算不上便宜。在包括像Illumina这样的细分市场巨头看来,基因检测无疑是未来个性化医疗与护理的重中之重。
两大部委口中业已开展的基因检测项目目前主要集中在产前无创的遗传病筛查和癌症基因筛查,包括安全性颇受好评的一代检测和出现时间较短的二代检测。由于疾病机理复杂,基因测序结果本身也存在假阳性的可能,因而市场接受度并不高。
经过持续多年巨额的投资研发,催生出三家足以凭借技术垄断行业的公司:来自瑞士罗氏公司的454生命科学(454 Life Sciences Corporation)、美国的Illumina公司以及Life Tech。记者从几家国内知名的高端体检机构处了解到,动辄数千上万元的基因检测项目早已摇身一变,成为体检套餐的新亮点。
每一种人类的疾病都有一定的遗传学根源。Illumina全球首席执行官Jay Flatley向记者表示。该学术报告中明确指出:目前的测序技术并不总能捕捉到完整的基因组。然而,无论是在哪个测序应用领域,其借助垄断地位形成的高高在上的价格,一直以来都极大地阻碍着基因测序在全球市场的推广。
此外,对可能引起疾病的基因变异株进行分类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临床遗传学发现的复验性也尚未被定义。这源于美国市场调查与咨询公司Marketsand Markets发布的一份调研数据
应用提速生物识别赋予计算机自动探测、捕获、处理、分析、识别数字化生物特征信号的高级智能,即‘能看会听。生物识别步入黄金时代 2014-06-08 06:00 · Darren 生物识别技术既是模式识别等学科领域的前沿方向,也是保障国家和公共安全的战略高技术,同时,还是电子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
苏光大表示,中国有海量视频监控设备,如何在视频中快速捕捉有效人脸并确定其身份,是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趋势,这会带来大量的比对任务。比如,某市对全市612.3812万张二代身份证上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共查出了1.2314万对重复户口,并查出8名网上逃犯。
据了解,目前,苏光大正带领着一个20余人的团队,对生物识别技术进行新的攻关。生物识别技术在许多行业已经开始应用,当前已进入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再解答一道难题——实现超分辨率高速人脸重建和识别。门禁系统采用的人脸识别方式,苹果iPhone5S可在home键设置指纹识别,支付宝可采用手势语言对账号进行管理……这些都是生物识别技术给我们提供的现代化生活方式。
因此,超分辨率超高速人脸重建和识别意义重大。这并没有达到苏光大的满意程度。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已成为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几十家企业在进行市场深度开发,并成立了生物识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据了解,我国有关部门建立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数据库,到2008年时已达到千万人,2011年提升到上亿人,2013年,有关部门已着手建立基于三维的目标人脸识别系统。2011年国际市场销售额达50亿美元,预计2015年将超过100亿美元。